現在的韓國社會一直以來在台灣接收到的就是娛樂、韓流音樂、影劇方面的消息等等,也不乏各種黑暗面的新聞但是我們並沒有生活在當地,甚至也不瞭解韓國文化發展與現代韓國年輕人的潮流與生活方式。
雖然可以透過音樂、戲劇來稍稍理解,但是或許藉由許多不同的視角才能夠比較深入地了解與我們完全不同背景的韓國社會,比如說亞洲人或許沒有那麼習慣受到關注,不過韓國盛行KPOP文化對於展現自己的表演實力已經相當有自信。
或許跟韓國社會的高度競爭壓力下所衍生「敢於表現」、「懂得把握機會」的特質有關,再加上韓國藝人從練習生階段苦練多年才有辦法成為國際明星,代表著十分敬業、勤奮的形象甚至讓家長也深受影響支持孩子朝娛樂業發展。
從個性來說的話韓國人出了名的「急」,如果有去過當地的傳統食堂的話有很多都需要脫鞋子入座,觀察一下可以發現韓國客人的鞋子都是免綁鞋帶、易於穿脫的類型,通常是為了節省穿鞋子、綁鞋帶的時間。
以上這些民族特性其實沒有親身體驗過根本不夠瞭解,即使你已經開始學習一陣子韓文、甚至只是看了幾部韓劇喜歡KPOP追星就來到韓國旅遊,許多的台灣人下班或下課回到家之後,第一件事就是看韓劇配晚餐!
好像這是一件標準的流程而且不看還沒辦法跟同事、同學有共同話題,長久以來便希望不用透過中文字幕也能夠聽懂韓劇內容,產生了興趣開始學韓文順便看看能不能就此開啟第二外語的興趣,如果對於韓國生活有興趣接下來將會深入分析告訴你韓國的職場文化與生活各種層面。
韓國職場文化與生活
一、台灣人在韓國職業上的機會
通常韓國的企業會想要做跨國的生意先從周邊鄰近的國家開始,不外乎就是日本、中國、台灣而且因為文化不同會需要經營在地化的角度,必須要有懂韓文的當地人協助翻譯產品內容,這也是學習語言後能夠處理跨國事務的工作機會。
尤其是在商業貿易來說若是消費者遇到商品的問題需要尋找客服釋疑,這樣的客戶服務很明顯會想要找當地人往來溝通交流,比如說喜歡玩手機遊戲的人遇到儲值的問題當然會希望找台灣客服而不是馬來西亞客服,就像中港台新馬地區所用的中文在發音、腔調、詞意上都有些不同。
另外屬於專門接待觀光客的免稅店員工也會有招募台灣人的需求,很大的原因正是來自台灣的遊客有增加的趨勢並且還是大部分在一定年齡層以上的阿姨叔叔,所以還會要求台灣人要懂得說一些台語顯得更加親近!
最後去除這些偏向服務性質的工作,也可以尋找比較知名的集團如電子、美妝產業當中的職缺,當然也會相對要求專業技術的技能,而且在高薪背後的職場文化更是一大挑戰,「눈치」指的就是眼色其實就是要懂得察言觀色的本領,可不要 눈치 없다 很不會看眼色喔!
二、韓國的職場文化
屬於國際化的企業一定要有來自海外的員工,而且也會對世界各地著名大學的畢業生舉行就業說明會,先以儲備幹部的名義進行招募進行約兩年的集中訓練,最後再依照個人意願或部門職缺分發至各單位也可能是員工國家的分公司。
而來自海外的員工都是用全英文溝通不一定剛開始就懂韓文,所以公司往往也會先安排韓文課程或韓國文化課程讓其可以適應,有時候像是以年資而非考績決定升遷等制度、由高層討論後不透明的決策等等都是有可能發生的情形。
也因為不理解韓國文化沒有看懂「眼色」不知不覺就有韓國同事懶得解釋而感到被排擠是時有所聞的,也因此必須要打入韓國人的生活圈是一件需要下功夫的事,特別是韓國的起薪雖然普遍比台灣高但是隨著不同規模的企業之間有著極大的差距。
這些企業規模的不同也會產生職位、職稱的差異,越大的公司當然組織的層級越多,而要升上更高一個職級也就更困難,以時間來算每升上一階職位最短需要2年的時間也有長至5.6年的可能,以下將會介紹一些韓文中由上到下的各個職稱,可別搞混了喔!
▪ 회장 董事長
▪ 사장 總經理
▪ 이사 理事
▪ 부장 部長
▪ 과장 課長
▪ 팀장 組長
▪ 대리 代理
▪ 계약직 約聘人員
當中又以基層員工的代理要升上管理職屬於最難跨越的一階,所以也由此顯現韓國階層觀念分明,一直卡在代理的職級也是大有人在,也因此出現了「 만년대리 萬年代理」這樣的說法,要記得以上這些位階的順序唷~
三、如何與韓國人打交道呢?
先來稍微談談韓國人的飲食,跟日本很相似的是他們習慣在家裡吃早餐,比較趕時間的話就直接在首爾地鐵內飲食也是可以的,那如果是一般上班族的午餐時間有些公司會設有員工食堂,比較快融入公司的話還是跟同事們一起吃吧!
在喜愛集體行動的韓國社會下班後一起喝杯燒酒更是讓彼此快速熟識的捷徑,平常只在公司裡有工作交流的同事變得更加熟悉便透過公司買單的「 회식 會食」其實就是指下班後公司的聚餐,藉著吃飯喝酒放鬆心情而這樣的聚會往往到晚上12點、1點也不足為奇。
且韓國人對喝酒幾乎可以說是很平常的一件事,從小看父母喝到大學入學必定會經歷的迎新宿營、學校的忘年會與系上學長姊交流、社團聚會、聯誼等場合都少不了酒精的陪襯,似乎利用酒精的催化才能稍微打破平常謹守的上下階層這樣的隔閡。
當我們到了韓國身為外國人還能表達自己國家並沒有這樣的文化,配合敬酒的動作實際輕啜也是一種禮貌,在職場上除了要證明自己的專業、韓文能力、包含忠誠度才有辦法佔有一席之地,產業的環境、運氣與機緣也是影響的因素。
四、韓國的外送文化
常看韓劇的人別跟我說你不知道韓國的外送文化多麼盛行喔!從
你想得到的炸雞、炸醬麵以外連豬腳、拌飯、日式豬排飯甚至是剉冰都可以外送,跟我們現在台灣的外送習慣比呢?恐怕韓國還是比較早就開始這樣的服務。
原因像是韓國人普遍比較少騎機車不只是平地少,路況大都屬於陡坡再加上冬天氣候寒冷都會下雪,且住宅區和餐廳都有不短的距離剩下就是為了生計不得不硬著頭皮騎機車外送的大叔,下雪不方便出門自然就很依賴食物外送的服務。
也可以反映出韓國人急性子的特色,能夠省下走路到餐廳還有在現場等待餐點製作的時間,對於韓國人來說本來在外面吃飯就像在打仗一樣吃飽就趕快離開,能夠在家裡悠閒地慢慢等外送把食物送來簡直是太方便了!
特別的是外送員送到指定地點後,消費者可透過現金或信用卡(外送員會拿出掌上型刷卡機)直接一手結帳一手取貨,令人好奇的是韓式或中式的料理送來的餐點用的是要清洗的碗盤來盛裝,原來只要把使用過後的餐具放進外送的袋子包起來放在門外,等2小時後業者就會再派人將餐具回收。
如果說對於韓國只有停留在韓劇當中的印象這只能說是比較粗淺的表面,在書店也可以發現許多文具的商品設計、包裝上都可以見到made in Korea的影子,甚至是許多女裝標榜「正韓」就代表著更高品質的設計與質感。
這些也代表韓國的軟實力正在突飛猛進地崛起,這點大家絕對是有目共睹不過也造成社會上的高度競爭所帶來的壓力,或許進入高度開發的國家勢必會陷入這樣的局面每個人都會變得越來越多功能,也背負著更多的責任。
這篇文章透過很多本實際到過韓國生活的作者所寫的書籍作為參考,在了解不同的文化時也帶來了很多擴張視野的機會,每個人看待的方式也不相同或許有喜歡也有跟想像不同之處,經歷過的事情影響到自己原本對於韓國的印象。
分享這些經驗也是提供給對於韓國文化有興趣的同學們,可以用更多元的角度甚至是預計在當地求職有更多的觀念,學習韓文的同時也可以學到背後的文化涵義,相信透過課堂上韓國籍老師的生動講解可以更清楚真實的生活方式。
若有想要學習韓文並且向時代國際顧問表達清楚需求之後就能夠從老師身上學到不只是韓語會話,而是很注重每個單元的文法在課程的時間就把文法概念都學會,而且能夠運用在日常生活對話上,師資教學經歷都非常豐富遇到問題都可以隨時發問。
如果是忙碌的上班族直接到班上課這樣的學習才是真的有效率,或是學生族群更可以好好把握課堂休息時間,做你想做的事讓自己學會一直以來喜歡的韓文吧!
你必須登入才能發表留言。